共和国又痛失一位院士!杭州籍工程院院士陈清如逝世
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、中国工程院院士、中国矿业大学教授陈清如同志因病医治无效,于2021年5月26日15时33分在江苏徐州逝世,享年95岁。
他心怀“蓝天梦”,一生坚持做“灰头土脸”的煤炭研究,发展出“干法选煤”技术,为世界煤炭高效洁净利用作出了突出贡献。
陈清如院士,1926年12月出生于浙江省杭州市,1953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。1952年毕业于唐山交通大学矿冶系,1952年7月起先后在唐山交通大学、中国矿业大学任教。1983年晋升为教授,1991年起享受政府特殊津贴,1995年5月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。
陈清如院士是我国矿物加工学科的奠基者和开拓者之一,他将毕生精力奉献于我国选矿理论和工程实践的研究,为我国矿物加工和洁净煤制备技术领域的科研、教育和生产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。
他主持建立了我国第一座重介质旋流器末煤选煤厂;指导研究设计了我国第一台筛下空气室跳汰机,实现了我国跳汰选煤机的大型化;建立了“粒群透筛概率”的筛分理论,研制出世界上第一台煤用概率分级筛,较好地解决了潮湿细粒煤的筛分;成功地创建了“空气重介质稳定流态化”的选矿理论和技术,并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座高效空气重介质流化床干法选煤示范厂。
陈清如院士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、国家技术发明三等奖1项等省、部级以上奖励13项,出版著作13部。1990年获得全国“五一”劳动奖章和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称号。2010年获国际选煤大会首次设立的“终身成就奖”。
传统的“湿法选煤”消耗大量水资源,污染环境,且我国大型煤炭基地多位于中西部缺水地区,1984年,陈清如提出“干法选煤”,用空气流体代替水。西方多国对此早有研究,但停留在实验室阶段。面对质疑,陈清如说:“中国人不比外国人笨,就算外国人搞不成,我们也一定要搞成。”
1990年底,陈清如突发便血,诊断为肾癌,切除左肾20多天后,他就要求出院,乘火车从徐州赶往黑龙江七台河煤场,全程38小时,有人劝他坐飞机,他拒绝:“科研经费就这么多,能省一个就省一个。”
历经十年,1994年“干法选煤”试验成功,在世界选煤领域引发轰动,为缺水和高寒地区的煤炭分选提供了高效洁净的办法。
晚年,陈清如进一步提出中国洁净煤的战略构想。他常对学生说:“做学问要顶天立地。顶天,就要站在国际前沿,瞄准世界一流;立地,就要结合行业和产业需求,解决我们国家的重大问题。”
更多新闻
来源:综合自央视新闻客户端、新华社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。
值班编辑:吴桑